第117章 史前核战争(1/2)

作品:《盗梦密码

“好吧,不管那个火星男孩的事儿是真是假,咱们不谈,再说说这个利莫里亚文明吧。”阿里木说道。&l;/br&g;

&l;/br&g;

古丽道:“近代对利莫里亚存在的与否的讨论始于19世纪后半叶。从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近代地貌学学科体系逐渐成熟,地质及地理工作者对地表形态、侵蚀与堆积作用,作了许多专门的调查和探讨,进行了大量的记述和解释性工作,于是地质学家们开始探讨非洲南部与印度半岛之间是否存在过“地桥”——利莫里亚大陆的问题。”&l;/br&g;

&l;/br&g;

关于这一点,她又不胜其烦的叙述起来。&l;/br&g;

&l;/br&g;

“古印度有一部著名史诗《摩诃波罗多》,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意译为“伟大的波罗多王后裔”,描写班度和俱卢两族争夺王位的斗争,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写成于公元前一五○○年,距今约有三千五百多年了。而书中记载的史实则要比成书时间早二千年,就是说书中的事情是发生在距今约五千多年前了。”古丽接下来的话语惊四座,差点没让几人背过气去,“此书记载了居住在印度恒河上游的科拉瓦人、弗里希尼人和安哈卡人与来自南方外族的潘达瓦人两次激烈的战争。令人不解和惊讶的是从这两次战争的描写中来看,那是核子战争!”&l;/br&g;

&l;/br&g;

“核战争!”阿里木和刘飞同时重复了一遍,不解道,“史前核战争?”&l;/br&g;

&l;/br&g;

……&l;/br&g;

&l;/br&g;

书中的第一次战争是这样描述的:“强大的潘达瓦人阿特瓦坦,稳坐在维马纳(类似飞机的飞行器)内降落在水中,发射了“阿格尼亚”,一种类似飞弹武器,能在敌方上空产生并放射出密集的光焰之箭,如同一阵暴雨,包围了敌人,威力无穷。刹那间,一个浓厚的阴影迅速在科拉瓦上空形成,上空黑了下来,黑暗中所有的罗盘都失去作用,接着开始刮起猛烈的狂风,呼啸而起,带起灰尘、砂砾,鸟儿发疯地叫……似乎天崩地裂。”“太阳似乎在空中摇曳,这种武器发出可怕的灼热,使地动山摇,在广大地域内,动物灼毙变形,河水沸腾,鱼虾等全部烫死。火箭爆发时声如雷鸣,把敌兵烧得如焚焦的树干。”&l;/br&g;

&l;/br&g;

如果阿特瓦坦武器造成的后果像一场火暴,那么古尔卡制造的攻击后果则是一场核弹爆炸及放射性落尘中毒。&l;/br&g;

&l;/br&g;

第二次战争的描写更令人毛骨悚然,胆颤心惊:“古尔卡乘着快速的维马纳,向敌方三个城市发射了一枚飞弹。此飞弹似有整个宇宙力,其亮度犹如万个太阳,烟火柱滚升入天空,壮观无比。”“尸体被烧得无可辨认,毛发和指甲脱落了,陶瓷器爆裂,飞翔的鸟类被高温灼焦。为了逃脱死亡,战士们跳入河流清洗自己和武器。”&l;/br&g;

&l;/br&g;

后来考古学家在发生上述战争的恒河上游发现了众多的已成焦土的废墟。这些废墟中大块大块的岩石被粘合在一起,表面凸凹不平。要能使岩石熔化,最低需要摄氏一千八百度。一般的大火都达不到这个温度,只有原子弹的核爆炸才能达到。&l;/br&g;

&l;/br&g;

“问题是,”古丽解释道,“战争中的四个族中,科拉瓦人、弗里希尼人和安哈卡人都在印度,而唯独那个南来的潘达瓦人不知是哪里,对此,有人推测,那所谓的潘达瓦人,正是利莫里亚大陆的统治者。”&l;/br&g;

&l;/br&g;

随即古丽举出一些佐证。&l;/br&g;

&l;/br&g;

1887年奥地利史前地理学家梅尔希奥尔·纽马伊亚在其出版的著作《古代大陆》中描绘了佛罗纪(爬虫类时代中叶)的世界地图,指出在这张地图上,“巴西·埃塞俄比亚大陆”的角落延伸到“印度·马达加斯加半岛”。这表明印度&l;/br&g;

与马达加斯加曾是一个相互联结的整体。&l;/br&g;

&l;/br&g;

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威格纳(1880-1930)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大陆和海洋分别由质地不同的花岗岩和玄武岩构成,因此在很长一段地质年代里,大陆一直在海洋上漂移,不断发生分离、结合,从而形成今天地球表面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状况。威格纳认为,在古生代,大陆是一个整体,名叫“潘加阿大陆”;中生代(恐龙时代)发生漂移;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来临时,发生分裂。假如威格纳的论点成立的话,那么分离的陆地之间分布着不同的生物也就不难理解,“地桥”——利莫里亚大陆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盗梦密码 最新章节第117章 史前核战争,网址:https://www.dushuwo.net/66/66816/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