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两千年的地理悬案(1/2)

作品:《盗梦密码

关于真正的黄河源头,古丽更加详细地介绍给几位伙伴。&l;/br&g;

&l;/br&g;

“黄河重源说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所谓‘重源’,就是说黄河上源出自远方的西域,古代罗布泊是初源,然后伏流地下到青海积石山再冒出地面,青海是重源,再东流人海。”&l;/br&g;

&l;/br&g;

洋鬼冷哼一声,一脸的嘲笑:“你们的古人相当的聪明严谨,可是到了现在,竟然连自己国家的母亲河到底发源于哪个地方都不知道!笑话,天大的笑话……”&l;/br&g;

&l;/br&g;

“你马勒戈壁——”阿里木低声骂了句,对古丽道,“继续说!”&l;/br&g;

&l;/br&g;

……&l;/br&g;

&l;/br&g;

“黄河重源说”发轫于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是张骞凿空西域从那儿带回来的看法,它记载在以张骞第一个探险报告为依据的《史记·大宛列传》中。《史记·大宛列传》这样记载:“于阗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这里所说盐泽即古代罗布泊,“河”是古代黄河特指的“专称”。&l;/br&g;

&l;/br&g;

这段文字明确指出了古代塔里木河入注古代罗布泊后伏流地下,到青海后重源复出。张骞把今塔里木河的源流和田河的上源,作为黄河的上源,而这条“黄河”在注入盐泽后又潜行地下,再度冒出成为黄河源头。&l;/br&g;

&l;/br&g;

无独有偶,《汉书西域传》也说:“其河有两源,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蒲昌海—名盐泽者也,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这是黄河重源说的两条经典依据之一,也是最早的记载。此“中国河”即指黄河。从此,张骞的这个黄河伏流重源说就风行一时。&l;/br&g;

&l;/br&g;

北魏郦道元撰《水经注》到北魏郦道元撰《水经注》,也沿袭《史记》、《汉书》的说法。而清代徐松著的《西域水道记》中,仍取《史记》、《汉书》的说法。&l;/br&g;

&l;/br&g;

清代康熙和乾隆时已经探清了真正的河源,可是乾隆四十七年(1782),由纪昀、王念孙等参加编写的《河潭纪略》把罗布泊“即黄河上源也”,“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写入书中。&l;/br&g;

&l;/br&g;

道光二十二年(1842)成书的《嘉庆重修一统志》,仍把罗布泊“即黄河上源也”,“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写入书中。&l;/br&g;

&l;/br&g;

所以说,黄河重源这个说法,在中国历史中一直延续了两千年!直至1948年还有现代学者认为,“&l;/br&g;

(本章未完,请翻页)&l;/br&g;

创潜流之说,虽非事实”,但他更创造了—条新的流路,黄河上游一庄浪河一溺水一疏勒河,与罗布泊连通。&l;/br&g;

&l;/br&g;

少帅问道:“古人对这种说法,想是有什么根据。如果按当时的条件,他们发现地下暗海的可能性很小吧?”&l;/br&g;

&l;/br&g;

“是啊,关于根据,历来有这么几种看法。”古丽饥渴难耐,弯下腰用手舀了口暗水放入嘴中,一尝咸得要死,知道这水定是流经之前走过的盐湖。强忍着咽了一口,她才向几人解释黄河重源的理论根据,“我说的这些都是当今学者的一些猜测,更大程度上是他们的主观臆断……”&l;/br&g;

&l;/br&g;

第一种根据,是东来佛教徒的传说。&l;/br&g;

&l;/br&g;

按照古印度的吠陀文明的理解,雪山四周有河流四向分流,河流之源同出一处。佛教最早传人中国,一般认为是西汉末年哀帝元寿元年。随着张骞西行,西域之门户大开,西方佛教徒关于河水发源于阿耨达山的说法可能因此产生。因此郦道元注释阿耨达大水为古代塔里木河南面的一条支流,向下汇流于阗河、葱岭河同人蒲昌海(古代罗布泊)潜行地下为河源。&l;/br&g;

&l;/br&g;

其次,有人认为这是出于特殊的政治需要。&l;/br&g;

&l;/br&g;

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是联结西域诸国,以断匈奴的右臂,联合起来,抗击匈奴。如果像《史记·大宛列传》所说:“汉使穷河源,天子按古图书名河所出曰昆仑”,那么黄河的上源在昆仑山,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盗梦密码 最新章节第124章 两千年的地理悬案,网址:https://www.dushuwo.net/66/66816/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