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祸延太昊(1/2)

作品:《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呵呵!这个问题就留给姜由去想吧!

姜氏不过是我的发展大计中路过的一环,尽管处在一个关键的位置上,但将来发展重心一定是在大河两岸及黄土高原,这里是农业的天堂。

另一个方向则是面向南方。

大江两岸,鱼米之乡,百物丰茂,现在由于水上交通条件较差,还难以大规模开发,在后世的很多年里,中原文明一直是文明的中心和精华所在,这一点我也无力改变。

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阡陌纵横……

农业时代的发源地在北方,真正的高度却在南方出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是后世农业文明的一座丰碑。

我可以遥想这个未来,却不知道在有生之年能不能一见。

估计很难了。

现实一点看,我的农业发展梦将首先在黄土高原和洪水相对不是很频繁的河北平原实现。

所以公孙氏的祖地才是我的下一个重要跳板,因为他们更靠近黄土高原腹地,并拥有足够多的人口。

所以姜氏的所在地只是一个通道,而公孙氏所在地却是一道大门。

这道门将通向农业发展的天堂。

以公孙氏为基础向北发展,以斟戈氏为基础向东北延伸。

太昊文明将在最短的时间覆盖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整个中原地区,然后才谈得上江南、关中和巴蜀。

沿大河往东,进入草原后快马向南,一路我都在淌着口水,着太昊的未来。

为了避免两渡大河,我在通向少昊的方向所建设的“码头”将承担所有从大元送过来的盐和工业村运过来的铜锭的运输任务。实际上在我前往公孙氏之前,还没有过多地考虑到盐的运输,而是考虑在将来把牛车技术传到姜氏和公孙氏以后,怎么运输铜的问题,现在看来还得加上盐的运输。

过了这个码头以后。一路只需要过姜氏涉姜水,再通过陆路就能送往公孙氏,这条路线可以满足姜氏和公孙氏的大部分部族对太昊出产的需求,包括盐和铜。

驱马向南。出行近50天后,在太昊5年12月20日,我们终于到了石头城。却只有两名黎族长老随我们返回,其他的8名长老已经被派遣到由族去当特使去了。

将黎族长老送到黎族宗庙,介绍了此行的情况,大长老心事重重,叫其他长老全部退下,说有事跟我商量,看他郑重的样子。我连木驼也赶到了殿外,让他负责殿外的守卫,与木驼公事以来,这还是第一次。

“自太昊族长去后。石城中传言四起,都道炎族将以十长老为质,迫黎族举族迁到炎族的势力范围内,以后将任炎族宰割,不复有逃路可走!”大长老一边说,一边看我的脸色,见我一脸坦然才又继续。

“前几日,我由族数部又派遣长老到石头城,说是南方更有佳地,其广无边,无强族为敌,可容无穷族人生息!我族不必再依附牛神庇佑,可另立祖神,与炎族各自相安,不需征战而得安身之处!”

我笑笑,这个我当然知道了。往南是淮河上游平原,再往南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这都是后世的富饶之地,兵家四战不休于此,也是皇图霸业的根基所在,怎么会不是佳地?

但如今那里不仅无强族为敌,而且连弱族估计也没有多少。由族打算往那里安身正合我意,但“无需征战”却是难说。从由族目前对姜氏各部族的态度来看,要由族采取守势,恐怕很难,更加不会大举南迁。

那由族长老来拉黎族各部的意义何在?

人!

他们也已经和我一样,认识到了人口的重要性!

没有人,什么都是空的。向炎族开战,或者开发南方,都需要巨量的人口。

在畜牧业高度发达的时代,人口也是一种负担,如先前我所知道的皋陶,人口一增加,立即要分家,否则牧场养不了这么多牲畜和人口。尤其又是在牧而不游的情况下。

但农业高度发达的时代,人口就是资源和财富,人口就是生产力。

我相信那些在大山里躲避了炎族追杀的由族人,一定有几个部族在南方建立起了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否则既没有能力和炎族叫板,更没有可能到石头城来拉人。

“那石城中各族如何应对?”我好奇的问答长老。

“按此前对太昊族长的承诺,我没有让一个族人随他们离开,但也同意等赴牛神山回来的长老们说明情况后,再给他们答复。”大长老略有些不安。

这已经是我所能得到的最佳结果了。

问题是姜由真如由族所料,正打算让黎族人迁回神山,这岂不是让由族人言中?

“但有近半的部族并无打算迁往别处,都道愿与太昊共存,祖地不足依,南方不足取,石城已经是最好的安身之处了!”大长老言下感慨万端。

看来黎族人是厌倦了多年的漂泊,不会再被其他族的族长或长老的劝说所动,而是相信眼前看得到摸得着的才是最好的。

农业时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最新章节第一百五十七章 祸延太昊,网址:https://www.dushuwo.net/68/68196/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