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寻踪未果(1/2)

作品:《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就在太昊九年这不到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大楚取得了此前我难以想象的成功,根据戎族长老的说法,方圆百里内所有的戎人部落都已经投诚,或者表达了投诚的意向。眼下已经抵达大楚的戎人将人口量扩大到了2000来人,如果加上即将并入的部落,总量将在4000左右。为此元方已经将今年大楚村的春耕面积扩大到了12000亩!

这样的人口规模,足以支撑起一座大楚城了,元方必须提前为可能出现的庞大人口准备足够的食物。

但要更多的戎人加入进来,一定得给他们更大的吸引力!

所以元方在春耕之后,迫不及待地要兑现长老们游说时所作的承诺。

大楚新城将建设在大江边,从此,大江将不再是神的居所,而是戎人的近邻。

在大楚村里,元方对新城的选址原则最为清楚:必须*近大楚码头!

只有在老爸的帮助和指导下,才能保证大楚的发展能赶得上太昊的水平,而大楚自己的码头和木船建设也才能从大楚码头得到最多的借鉴,甚至直接的支援。

元方还不到14岁,尽管已经明确了一城之主的地位,却在潜意识里想要*近父亲所在的地方。

但我却并不排斥他的想法,大楚村的确应该在一定的时候搬到江边来。

从后世的发展看,*近大江大河的城市总是在发展过程中享有许多优势,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航运上的便利。等我们地造船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后,以大江为载体的交通优势将比马更有利于探索大江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域。

我想要建设好大楚码头也就这个考虑在里面,尽管大楚码头现在还只是一个,“村”的规模。但在船业发展和航运发达以后,相信那里将很快出现一座新城。这样,码头和大楚之间,不到20公里的地方就会出现两座邻江的城。

3月上旬,春播工作就已经完成,这里的气温比太昊要高,春播时间也大幅提前。

如果按在太昊地经验。第一场春雨后才开始准备播种,但在江边却不可能。第一场春雨来得实在太早,2月中旬就淅淅沥沥地洒了下来,而我们还在开荒!

所以等到播种结束时,已经是山花烂漫了,大江两岸,深绿中处处沁出鹅黄浅绿,一片生气盎然,我也在这个时候结束了在大楚码头的建设。正式开始南方探索之行。

3月7日,长江号载着我和一批物资,再次划向湘楚码头。

此时的湘楚码头已经出现了一批土坯房,在砍伐出来的空地上甚至已经建起了几座陶窑,但可能产量还不是很大,反正村中还没有出现砖瓦房。

“族长来了!”

早上看到信烟升起,湘楚码头上的战士已经在墙头哨位上翘首等候了一整天。下午三点左右才看到船影,而且还是一面墨龙旗先进入视野。

随后村中的族人欢呼着赶到江边,在已经建成的木廊上等候长江号*岸。

“接着!”

我在船头上将一圈缆绳扔给码头上的战士,随着十多根缆绳抛过去,长江号牢牢地系在了码头的木桩上。

随后是紧张地卸货工作,数千斤物资在肘肩挑手提中赶在入夜时进入了村中的库房。

“族长!我们还是没有找到戎人!”步兵连长颇为沮丧,这些天来,他们坚持按我的要求,每天派遣一个30人小队狩猎。并不断扩大南边的活动范围,这一个多月以来,活动区域不断扩大,也见到了更多的戎人曾经存在的迹象,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活动的戎人。

上一次按元方要求过来地几个戎人参加了每一次探索活动。尽管只能懂得作简单的交流,但同样的失望却再明显不过地写在脸上。我们寻找戎人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江南文明,他们寻找同族却是为了什么?不外乎为了先辈们的嘱托吧,只是应该不会再为了追杀那对情侣了吧。想来如果找到一支江南的戎人部族,对这些戎人来讲,会有远高于我们的收获吧。

先人抱木浮江。九死一生,若真的在南方生存了下来。并有所发展,那是多么让人心驰神往地壮举啊!

我想我能理解这些戎人寻找同族的心情。

“没关系!”我拍拍连长的肩膀“明天开始,我陪你们一起去!”

这一次,我已经痛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找到留下诸多迹象的南方戎人。

第二天一大早,出门狩猎的队伍扩大到了40人,按照此前发现戎人遗迹最多地方向,我们出村后向东南方向进发。

经过春雨沁润,丛林比深冬时更为浓密,出村不到两个小时,我就不得不放弃了骑马,因为速度还赶不上走路的战士,所以最后是派遣两名战士将两匹马骑回了码头。

其余的战士继续跟我前进,在丛林中步行穿行,艰难跋涉。

江南的丛林与江北尽管只有一江之隔,却有较大差别,主要是丛林更密,低洼处多有大大小小的积水坑,稍大的洼地就成了一个个微型湖。

我们已经尽量选择丘陵地坡脊处行走了,却仍是一脚春泥,多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最新章节第二百六十八章 寻踪未果,网址:https://www.dushuwo.net/68/68196/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