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彻夜未眠(2/2)

作品:《不战而胜

目。

后来话题自己而然地集中到了医药与医疗行业的现状。

在座的除了沈黎明是学金融的,负责内部审计工作,其他人基本都在或者曾经做过医生。

所以都是围绕着医疗体制、医患矛盾展开的,虽然与医药生产制造无关,却是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常云涛也听得很是入神。

北京跟上海一样,全国人民都挤到这里的三级甲等医院,不管毛病大小,看病难是一个很突出的矛盾。

这个事情常云涛也是身有体会,自己因为很少生病,也就很少去医院。

可是女儿开始上幼儿园开始,就几乎每个月要去次医院,虽然明知道基本就是感冒,也不敢掉以轻心,一发烧就去医院,每次都要排几个长队,没有两个小时别想从医院出来,就算上个电梯都要排半天。

这是普通人的疾苦,权贵也有权贵关心的问题。

他们觉得自己生命宝贵,也不愿与老百姓一样去排队,遇到大点的毛病或疑难杂症,喜欢找名气最大的专家单独会诊,厉军有两个朋友就做这个事情,可以约名医飞到患者所在城市去出诊,或者对方来北京就诊。

一个晚上聊下来,对常云涛还是颇有启发的。

看病难,是我们国家医疗资源匮乏或者医疗条件差异所造成的,但是没有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也是一个问题。

许多人都是小毛小病,去社区街道医院就可以了,但是多年来的习惯让大家对这种地方不信任,是一大障碍。

最后大家都用到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医院,拥堵不堪。

另外一方面,大医院又存在过度医疗的现象,由于诊疗费有限,只能在检验上提高项目和价格,多开高价药,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如果解决呢?

请专家单独会诊的事情给了他进一步的启发。

外国有家庭医生之说,其实就是私人诊所,本身谈不上医术多高,也没有先进的诊疗设备。

但是他们与家庭成员常年接触,对个人身体情况比较了解,知道出现问题该如果救治,也不用排队,可以约时间,也可以医生上门,他们与其说是医生还不如说是医疗顾问。

这样施行起来,也比街道医院、卫生所的形象要好,尤其是白领和中高收入的人群是可以接受的。

需要高端的服务可以另外申请,如果确实遇到重大疾病、疑难杂症,家庭医生有更多更可靠的信息来源。

而低收入或者老人,以社区或者街道救助的形式进入,他们也能接受。

如果从企业的角度,提供这方面的服务觉得利益有限。

但是如果利用中国国情-医、药不分家的国情,可以通过这个体系进行药物销售,就可以获得所需的利润。

实现服务的场所呢?没有一个场所,多数人是不信的。

可以以连锁药房的形式,里面设坐堂医生,同时也发展家庭医生的服务,这就像酒吧的经营,就有会员业务,也有店面生意。

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医药的销售终端,再依靠这个终端向上游——医药生产厂家发展。

对呀!不是说绝大多数药厂经营不好吗?

药厂的产品出厂价到病人的高额药价中间差许多,大部分利润都到了中间环节,如果这么一来不就省去了中间环节吗?

先筛选合适的供应商,合作一段时间,就可以深入了解对方的情况,进行控股收购,就可以打造一个完成的链条了。

如果有政府的支持就更好了,首先要允许这种形式存在,另外经营过程中会不会有道德危机?

这些医生要有什么资格认定?哪里去找?

他们会不会利用个人职务便利进行其它商业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

万一在服务过程中误导或者延误治疗,该如何避免?

一大堆难题摆在面前。

很快天就亮了,一夜未睡,就在兴奋与忧虑中度过,不知有多久没有这样过了!

常云涛站起身,走在窗前,舒展了一下身体,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虽然晚上没睡,他感觉精神非常好。

拿出手机,给厉军拨了过去。

“沈黎明这个人怎么能够搞定?”
本章已完成! 不战而胜 最新章节第一百四十四章 彻夜未眠,网址:https://www.dushuwo.net/289/289529/144.html